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,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,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、生产技术、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。长期以来,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,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,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,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,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,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、教训和成功,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、规律的认识与把握。时至今日,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,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仍具有现实意义。保护、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、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,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、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、保障食品安全、促进资源持续利用、传承民族文化、保护独特景观、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,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、地方特色、传统特色,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。
农耕文化雕塑 人物雕塑 插秧
一、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、主要特征、实践原则
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。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,已发现了成千上万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,最早的当在一万年以前。考古证明,距今五六千年前,在我国的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等诸多区域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农耕文明。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,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,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。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,不但决定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,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,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,特别是乡村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。但是,农耕文化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,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,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。因此,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,保护、传承和利用农耕文化,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重要意义。
打谷机 劳作人物雕塑 传统文化摆件 大美艺匠
二、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
我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,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。近万年的农业生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,也是几千年农耕文化形成和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。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,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。时至今日,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、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(如夏历、二十四节气、阴阳五行等)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;在农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中,在农业生产中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;在保持本民族特色、传承本国文化传统方面,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。
专业人物雕塑加工定制 推石磨 玻璃钢 铸铜雕塑
三、农耕文化的传承途径
现代文明正在疯狂地异化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,甚至包括纯朴的自然人性。城里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,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;地球越来越热,人心却越来越冷;城市里的楼盘越来越高,住在楼里的一些人却越来越猥琐卑微。我们应回望传统的村落,回味传统的生活;回望自己的民族,回味传统的文化;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,留住我们生活的根。
牧童骑牛 农耕人物雕塑 牛耕地雕塑 喂鸡雕塑
中国农耕文化、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精神和价值是“天人合一”、“自强不息”、“和而不同”、“自我认知”、“自我反省”的理念。不要把人和自然割裂,不要对自然一味地征服、一味地开发、一味地掠夺。大自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,但不能满足人们的贪欲。要尊重自然,热爱自然,保护自然。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,也是知识之源,千万要善待,绝不可忘记。我们应该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,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弘扬,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,保护文化的源头和母本。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,在发展现代农业、新农村建设、推进城镇化进程中,应注意借鉴和汲取农耕文化的理念,保护传统民俗、传统民居和地方特色文化,弘扬鲜明的地域文化,传承和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人文精神,维系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发展。
发表评论
请登录